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七十不稀奇。但年过七十的人,毕竟老了。人老了,有很多老年症,其中之一是,眼前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了。近日,我无所事事,翻起了相冊。相册里有几百张照片,记录了我过往的瞬间。其中五张相片,我特别感兴趣。它勾起了我对学校生活的回忆,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社旗这个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积习命笔,遂填《临江仙》词一首:岁月悠悠七十载,神州大地清平。春花烂漫赖东风,画图庆拓展,庠序一片红。回眸坎坎迢迢路,狂飚突进兼程。帅旗所引道光明,登高且望远,笑傲海天风。(中华新韵)相册中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是年我和我的小学班主任的合影。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张照片。与我合影的恩师跟我特别有缘分。他是我外婆村上人,管我母亲叫姐姐,我自然喊他为舅舅了。年,他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我们小谢岗学校。他没有立伙,就在我家吃饭。我从六岁起便和他相处,晚上跟他到学校去住。他把我一直带到小学毕业,一共六年时间。
看着这张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七十年前的故乡,回到了我的第一个母校。这所学校是在新中国刚建国时,我当农会委员的父亲,利用本村一个无人居住的院落建起的小学。学校共五间房子,其中三间房子作教室,一间房子作办公室兼卧室,一间房子作厨房。父亲把自家的两棵一搂多粗一丈多高的国槐放倒,用大锯把槐树轱辘锯成二寸厚的木板,选用了九块二尺多宽的木板作为课桌。从沟里挖来长满草根的垡子,垛成方垛,支起木板。又做了一个三尺长二尺宽的小黑板,请来了教书先生。这就是史无前例的“小谢岗学校”。年秋,政府派来了公立教师。我的恩师是第二任教师。学校仅有一个教室,一名教师,办了一个初小一、二、三年级复式班,每个年级三排,每排七个座位,可供三个村庄的孩子就近入学。学校虽然条件差,但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三个村庄没有学校的历史,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的壮举。复式班的教学,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对一个年级上课,其他两个年级或自习,或做作业,但都不能说话。上午三节,下午三节,一天六节课,可真正对每个年级的授课时间仅有两节。教师教学,六个课头,节节讲课,六十多人的作业,只能到晚上批改。想想那工作量有多大呀!学校是公共场所,是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地方,村上的群众会经常在学校召开。年土地改革时,土改小组进驻我们村。工作队里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赵延年,南召县人,当时21岁。他白天斗地主、分田地,工作忙忙碌碌,晚上总是点个小油灯看书学习到深夜。庄上人都夸这个小青年有出息。果然,年当上了南阳县县长。年调到宁夏,担任自治区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年调到北京,先后任国家农委计划局和外事局负责人,国家经委农业局局长,后来任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国家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现任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当时全国正在开展扫盲运动,教师还兼有扫盲任务。晚上,村上的文盲要到学校上课。教室里挂两盏马灯,屋里坐满了从没上过学的文盲。大家跟着老师划空写字,“竖——横——横——”,然后跟着老师大声念“上——上下的上!”如此这般,一个晚上能教十几个字。我年开始上学,学习国语和算术两门课程,一年级时,用石板和石笔写字算题,到二年级,开始用毛笔,用小字本、大仿和演草本做作业。当时学校不单进行文化知识传授,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学生们经常唱这首歌:“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年,我读完三年级,该升级了。刚好我的恩师也调到校本部雷神庙学校去。这是我的第二个母校。这个学校是由古庙改建的学校。庙里没有了神胎,但壁画和雕梁画栋图案还隐约可见。学校六个年级六个教学班,覆盖十五个村庄。当时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学生们都会唱这首歌:“我有一个希望,是个美好的希望。等我长大以后,像海军叔叔一样,开着军舰在海里远航。我有一个希望,是个美好的希望。等我长大以后,像空军叔叔一样,驾着战机在空中飞翔。我有一个希望,是个美好的希望。等我长大以后,像陆军叔叔一样,端着长枪在守卫国防。”
年,我考上了青台初中,这是我的第三个母校。学校创办于年。这时候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人们高唱“社会主义好”的歌曲,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各行各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更是突飞猛进。青台初中是当时南阳县第十一初级中学。年南阳县、市合并,更名为南阳市第八初级中学。但遭遇难以抗拒的三年自然灾害,党和政府不得不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年,这所中学在运行了六年之后,被砍掉了。当年秋期,我通过考插班生的途径进入了赊旗一中。考试需要照片,这才我有了第二张照片。
赊旗一中是我的第四个母校,创办于年。一九四九年春,赊镇办事处,即当时的人民政府,接管了宛东私立中学,学校复课,男女同学约八十人回校读书。学校改名为“南阳宛东初级中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原有程度,分为春季始业的三年级班(简称春三班),秋季始业的二年级班(简称秋二班)和春季始业的二年级班(简称春二班)。因春二班人数过少,与秋二班合为复式班,文科统一教材,理科分级授课。在建国后的三年恢复时期,学校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文教政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师生积极投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政治斗争,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学校组建了秧歌队、业余剧团,排演了《血泪仇》、《赤叶河》、《刘胡兰》、《白毛女》、《九件衣》、《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十几个大型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谱曲、导演、指挥由谷泽民老师一人担当。学校被赊镇工作委员会誉为“党的宣传大军”。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方针,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在政治上、经济上关心工农子女的成长。年至年,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相适应,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教师工资由工分制改为工资制。年国家实行工资改革,教职工平均月工资为六十元,教师的工资级别一般略高于其他行政事业人员。这一年,上级拨巨款为学校盖起了十八间教室,优化办学条件。学校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各科教学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形成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刻苦认真,严谨治学的良好校风,结出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一九五五年,升学考试分数总评和升学率遥遥领先,高居南阳县之首。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猛提高,于是上级批准学校增设高中班,使学校成为当时南阳县唯一有高中部的完全中学。年正式贯彻毛泽东主席在一九五七年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三育并举,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年,第一届高中生毕业,高考升学率百分之八十多,其中,王书义数学满分,总成绩高出南阳地区考生第二名几十分,遥遥领先,成为南阳地区理工科高考状元。年,上级拨款让学校扒旧房盖新房,盖起了三十三间教室,学校的基本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年,高中第二届学生毕业,高中二年级有十一名学生提前毕业,全部升入高校。其中考入北京大学两人,科技大学一人。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纯净的音符也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流行的歌曲绝少儿女情怀,多是抒发对祖国、领袖、英雄、生活的热爱,《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浏阳河》、《克拉玛依之歌》、《新疆好》、《草原之夜》等一支支歌唱社会主义、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歌曲,在校园中回荡。年3月,学校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条例规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必须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要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注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加强对学校教育的领导,注意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使学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协调稳定地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片可喜的局面。年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和年开展的“学习解放军”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全校师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真正得到了大发扬。教师关爱学生入细入微(如:当时因营养不良,学生尿床者为数不少,为防止学生尿床,教师轮流值班喊学生),学生爱护公物也是真心实意(如:学生怕磨损桌腿上的漆,用纸把桌腿包起来;学校的樱桃、桃子、苹果熟了,任凭落在地上,也没有人私自去摘,直到学校组织采摘,然后分发到每个师生)。大家不图名,不为利,争做好人好事,争当无名英雄。在建校劳动中,人人争先恐后,从地下扒寻近十万块砖头,筑起了三百五十米长的院墙。年,学校贯彻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减轻学生负担,强调学生健康,在课堂教学上提倡“少而精”、“启发式”和“精讲多练”,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征求学生的意见,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的问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升学率大幅攀升。我是年初中毕业考入南阳三高的,毕业时自然需要照像,于是有了我的第三张照片。我在南阳上了四年高中,其中两年是停课闹革命的。
年10月,带着南阳地区革命委员会赠送的四卷《毛泽东选集》,回到了家乡,“到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来了。从年开始,我先后作为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在农村里教了十二年书,到年随高考从两千多民办教师中选拔到南阳师专,二年后,回到社旗一高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旗一高,迅猛发展。改革开放,扬帆乘风。二清华三北大同年登榜,市状元省状元连连高中。省内外慕名学子蜂拥而至,各地区兄弟学校登门取经。熙熙攘攘,门庭若市,来来往往,车水马龙。社旗一高敞开怀抱,饱含热情迎迓宾朋。聚首行筹策,教改觅新径,交流切磋,互学共赢。年全国高招统考,上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年,同时考入清华大学二人,北京大学三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人,高考成绩名列南阳地区第一。体育卫生工作也成绩突出,在全区检查验收中,学校荣获南阳地区总分第一名。
年和年,升学人数逐年增长,连续被评为南阳地区先进单位。年,实验大楼投入使用,同年九月,第一座教师单元楼破土动工。
年硬化学校路面,兴建了教务处两边的办公楼。年,建成了教学楼前的大花园、假山和自行车大棚。
年到年先后建成了男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临石门街的小楼和操场西南角的寝教合一的大楼。这一系列的校建,既缓解了师生住宿紧张的局面,又优化了育人环境。此间,学校还第一次购置了小汽车、电化语音教学系统设备,整修了操场,修建了观礼台。
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旗一高搬迁,用政府征地的方式,征用了亩土地,于年11月24日破土动工。年9月24日,按期安全顺利完成了高一新生的迁校工作。年春期开学,高二年级搬迁至新校区。
跳出镇巽狭区,新校气势恢宏。行健楼器宇轩昂,步云岭巍巍高耸。文曲水蜿蜒曲折,玉镜潭天光云影。茂林修竹苍翠葱茏,游园芳草暗香浮动。书声朗朗,弦歌声声,列队整齐,脚步踵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道而弗牵循循善诱,学子博观约取慎行见贤思齐融会贯通。对话伟人思想,承传人类文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向善尚美,探寻规律日新又新明辨笃行。
如今的社旗一高更是如虎添翼,教职工多人,是建国时的近20倍;在校生多人,是建国时的近倍,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更是建国初所无法想象的。
早些时候,我在与老校友周同宾攀谈时,说到社旗教育,他深情地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学生活,感慨万千,不住赞叹社旗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旗一高如此,整个社旗县的教育都是这样。目前,全县村村镇镇都有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各乡镇都有初级中学,县城有四所高中。全县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处是花园式学校,校舍安全,宽敞明亮,师资雄厚。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整个社旗教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翻看着照片,抚今追昔,深为共和国七十年的奋斗历程感动,为共和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富中国,能够强中国。更加热爱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华夏中兴势猛强,轩昂阔步向前方。四条自信英雄胆,青史流芳万古长。(七绝·平水韵)
(作者:王学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