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杜明和杨毅一大早就来到法院,这次他们既不是来询问案件进展,也不是来开庭,而是代表83户农民送来感谢信的。至此,这个时间跨度4年的卖粮案件完满结束。

缘起——

老乡高价收粮农民放松警惕

住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某村的杜明家里有7口人,还种着4亩地。两个儿子及儿媳外出打工,留下57岁的杜明及老伴,还有一个小孙子。杜明是典型的南阳农民,勤劳能干、性格豪爽,平时种地再加上两个儿子贴补,日子也算过得去。

年夏天,又是一个丰收年,心满意足的杜明和往年一样收了麦子,准备卖粮,心里盘算着,这么饱满的粮食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一天,平时在外打工的老乡张青上门,表示要收粮,并且还会出比其他粮食收购站更高价格,这令杜明异常欣喜,“别看每斤粮食就多个一两毛,但是我小麦收了多斤,算下来能多个好几百块钱哩。”

冲着高价格,杜明决定将粮食卖给张青。可是张青又说,现在手头比较紧,能不能先打个白条,等粮食卖给粮库后再回来兑现,也就三五天的事儿。杜明听完,虽然心里有些打鼓,但是碍于老乡的面子,又有高价格,“中!”便一口答应下来。张青把粮食拉走后,杜明左等右等,过了半个月也不见张青回来将卖粮款兑现。

一次出去遛弯,杜明听说不仅本村甚至周围两个村子也有农民将粮食卖给张青,同样都只收到了白条。更让人心里不踏实的是,张青已经不接电话,大家都找不到他。这让苦等中的杜明一下慌了神儿,“这可咋办?”。

大伙儿准备“自救”,一场寻找张青的行动开始了。经过统计,社旗县3个村共有83户农民被打了“白条”,虽然斤数、单价各不相同,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没兑现。张青是本村人,所以大伙儿一起去了张青在村里的老宅子,老宅大门紧锁,怎么拍都无人应。也许在粮食收购站呢?去了张青的收购站大棚,已是人去楼空,透过门缝儿看,里边只有几台机器和一些发霉的粮食。

原来,张青收购完粮食后,为了多赚点儿,等到粮价高的时候再“出手”,就把收来的粮食囤在仓库。可是天不遂人愿,连日大雨造成的闷热潮湿使得粮食发霉变质。张青无奈,只得低价将变质的粮食卖出,收入价款远远抵不上欠农民的钱。原本可以和乡亲们坦诚遭遇,先兑付部分欠款,剩下再想办法,但是张青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连夜带着妻子、子女逃往外地,电话不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