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人65年接力珍藏一个红本本,见证一个民兵的报国初心——小小《兵役证》传承红色情
记者于晓霞
在社旗县大冯营镇政府工作人员刘世良的家中,珍藏着一本65年前的《兵役证》。记者看到,这本《兵役证》虽然有些泛旧,但保存完好,没有丝毫破损,足见主人对它的珍爱。
“这是年父亲去世前留下来的传家宝。”刘世良告诉记者,父亲一生,虽然没有当过兵,没能圆梦在军营,但父亲的报国初心从未改变。
宛东战役红色故事伴成长
“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红色故事,告诉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把革命精神好好传承下去。”刘世良说。
刘世良的父亲刘生之,是社旗县大冯营镇大刘庄人。年5月,宛东战役打响时,大冯营镇成了战役的主阵地。时年14岁的刘生之目睹了这场战役,多年后,他常把红色故事讲给子孙们听。
刘世良说,据父亲讲述,当时,解放军从安徽蚌埠调来援兵,一天一夜行军多里,到大刘庄后立即设置警戒就地休整,很多战士顾不上吃饭,就躺在树底下睡着了。
“那一晚,有解放军战士住到咱家里,在你奶奶的吩咐下,我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拿柴烧锅,帮她给战士们烙馍。”父亲当年的讲述,刘世良一直记忆犹新。
第二天,休整了一夜的解放军继续向红泥湾明皇村急行军,当听说部队需要一个带路的向导时,刘世良的爷爷主动请求为解放军带路。“给部队带路就是俺的福气,咱老百姓都盼着你们打跑国民党,早一天解放过上幸福日子。”
年麦口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草湖村东西一线进行了一场遭遇战。战斗很激烈,在草湖打了一天一夜。“在平原打仗最残酷了,一眼就看好远,没有藏身之地,很多解放军战士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了。”刘世良告诉记者,每次他父亲讲到这里,嗓音就压低了,满怀伤感。
《兵役证》承载父亲报国志
年1月,刘生之加入预备役,成为一名基干民兵,南阳县兵役局颁发的《兵役证》一直被他视若珍宝。直到年重病时,他才将珍藏了60多年的《兵役证》交到了儿子刘世良的手中。
“《兵役证》上面还有当时国防部长彭德怀的签名哩!”刘世良说,父亲拿到《兵役证》一直想着,一旦国家有了战事需要上前线,他肯定要第一个站出来,报效国家,可一直没有机会。
记者看到,这本《兵役证》是个布贴封面的小红本本,采用竖式排版,自右向左打开,扉页上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首页上竖排繁体字依次写着:预备役军士和兵证明书……刘生之同志系河南省南阳县桥头区梁杜庄乡人(今为社旗县大冯营镇),按照兵役法的规定编入第二类预备役。
“虽然我没有参军入伍,但我也是基干民兵,摸过枪打过靶,为国为民战过岗。”时至今日,父亲的这些“豪言壮语”,仍时常回响在刘世良的耳边。
“收藏好这本《兵役证》,把红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刘世良说,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编辑:冯长顺
审核:李萍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