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1

乡情

记忆中的社旗

社旗!曾经是“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有“中原第一古镇”之称,“赊旗”的故事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而我心中的社旗,

就是儿时记忆中的社旗,那是母亲的家乡。

每年父母放假都要回社旗。从工作的城市出发,要坐近一整天的长途汽车,但无论交通再不便,母亲逢年过节还是要带上沉甸甸的礼物回到社旗。

少时身体差,长途颠簸就成了我痛苦的回忆。

到家后就很开心了,暑假可以下河游泳抓螃蟹,过年走亲访友更是热闹,邻里间人们也都很热情。

对儿时的我来说,社旗就是游泳的小河、过年的鞭炮、黄瓤的西瓜、吃不完的零食……嗅一嗅,还有街道上那浓郁的酒糟味道。

离乡几十年后,可能母亲自己都没发觉,她的口音依然夹杂着熟悉的社旗乡音...

还有就是小时候觉得母亲特别爱吃粉皮、粉条、凉粉这些食物,我却不爱,以前不知道为啥,现在才知道那是属于她的家乡味道。

2

社旗三粉

远近闻名的“三粉之乡”

社旗的红薯好,个头大、口味佳,味甘甜,因为县域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富。

优越的地理种植环境使得红薯已成为县名优特产,更是制作“三粉”(淀粉、粉皮、粉条)的优质原材料。

社旗县东部苗店、郝寨等10个乡镇的农民历来就有种红薯的习惯,磨薯粉、做果脯是当地村民的拿手绝活,做粉皮、下粉条、出粉丝更是农村里一道特别的风景。

如今我有幸在南阳工作,因为工作的缘故要到社旗采访“南阳家乡味儿”。一家人吃饭时,我聊起了母亲爱吃的“三粉”。她说,对“三粉”的喜爱源自年轻时,那时候即使是粉皮、粉条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平时舍不得吃,过年时候作为招待客人的佳肴端上饭桌,一家人才可以解解馋。

母亲说,那时粉皮、粉条可谓是过年时的“百搭”菜:粉皮炖肉、粉条炖肉、炖萝卜、炖白菜都可以,经高汤熬制后,粉体通透、肉香四溢、入口即化。用“粉”把锅底垫得满满的,一家人围坐桌边,小火慢炖,温暖而又香甜。文末有福利

幸福团圆

我问母亲:“那时候的“三粉”吃起来什么感觉?”

母亲用“爽滑筋道、入口软糯”来形容。具体的味道可能无法用语言描述,但是停留在岁月深处的美好,还是历久弥新,久久不忘。

3

古法制作

社旗红薯加工已有几百年历史

以前村庄上总有一两家下粉条的小作坊,属于古法制作。旧的制作工艺需要气力但并不出量,为了把红薯加工成粉条,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每年农历十月后,本地红薯下来了,人们把部分红薯拉到大水塘里淘洗。洗干净的红薯放入机器内打成粉末,再把红薯粉用白色的棉布包着吊起来,在大水缸里过滤。

红薯粉面

等沉淀后形成洁白的粉团,用棉布把粉团裹上吊晒,经过风刮日晒后,把干透的粉团打碎,过筛子,经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后,才能正式开始加工粉条。

做粉条先要”漏丝”,工人师傅把粉面和成软硬适中的团,再把粉团放入一个锅、勺类的容器内,里面全是细密的圆眼。用力捶打粉团,光滑如丝、细腻如绳的粉条便盘落在一口沸腾的热锅里。

当丝条沉入锅底再浮出水面,站在锅旁的师傅用漏勺麻利地把粉条捞出,放入一口大缸内用冷水降温,再理成束穿到木棒上。经过另一次冷水缸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条松散为止。

最后捞出盘起,挂在木架上自然晾晒成品。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粉条口感,用当地人的话语形容叫:“柔奈奈,软伙伙”。

逢寒冬腊月,当地人用架子车拉满粉条到集市叫卖,社旗三粉曾远销豫鄂陕数省。老作坊据说到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很少见到了。

同当地人交谈中得知,曾有归乡的游子,千辛万苦找寻古法制作的粉条,寻了很久却无果,不禁失望感叹:有生之年若再能吃上那一碗刚刚加工好的光滑、爽口手工纯红薯粉,便了却一桩心愿。

也许离乡游子在外吃过无数山珍海味,经历过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后,还是会想念那一口地道家乡味儿...…

4

银良三粉

三粉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手工作坊制作红薯粉产品是件费时费力的苦差事,现在小作坊不见了,但是“三粉”制作却逐步向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三粉”变成了当地人过年时走亲访友,送礼N件套中一样不可或缺的馈赠佳品。

如今在苗店镇石塔寺村,现代化加工车间取代了古老的手工作坊,社旗县银良三粉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

公司成立于年,位于河南省社旗县苗店镇石塔寺薯类加工园区。

公司拥有大型红薯淀粉生产净化生产线一条,粉条,粉皮,粉丝生产线各一条,红薯面条食品生产线一条,产品种类有红薯粉皮、粉条、粉丝、绿豆粉等,年产量15万公斤,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点击观看“寻找家乡味儿”视频

作为开发较早的当地特产生产企业,公司以“质量、诚信至上”为宗旨,以生产健康、绿色产品为理念,以热忱的服务供应市场,以打造名牌企业为追求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银良三粉生意蒸蒸日上,销售额逐年递增,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龙头企业,也为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贫困户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5

家乡味儿

熟悉的味道来自家乡美食

“赊店古镇”的居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顽童,对“三粉”都充满了感情。社旗“三粉”用红薯淀粉制作而成,营养价值自然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特产代表了家乡,更以美食的名义承载了多少辈人记忆中的乡情。

中国人的美食也代表了一种牵挂,母亲总会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吃饭?”

现在我也会和母亲一起回家乡社旗,陪她吃碗新鲜的社旗“三粉”。母亲的回忆,也令我逐渐有了熟悉的味道。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无论你离家多远,儿时的美食记忆总会一直荡漾在舌尖。因为那就是浓浓的家乡味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