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社旗县 >> 社旗县风景 >> 端午节来了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又是农历五月五,绿树红花千万叶。端午节迎着夏日清风,向我们走来。

端午节来了,光鲜明媚,欢快靓丽。

端午节来了,捧着粽子,划着龙舟,插着艾叶,戴着香囊。

端午节来了,在农村,在城镇,在一条条街巷,在一个个庭院,五彩缤纷,风情万种。

端午节真的来了,在山坡,在平畴,在每一条河流小溪,在每一片树叶花草,风姿绰约,妖娆无限。

端午节像一条承载着民族文化、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木舟,像一艘承载着人们希冀和愿望的帆船,沿着历史的长河,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一路划过来,一路乘风破浪,绽放在每个人的笑脸上,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坎里。

01

端午节的名称

农历五月初五,宛东五县(方、赊、唐、桐、泌)口语说成“五月当五”,可理解为“正当五月五日”。准确说法为“端午节”。其名称叫法因情因地有所不同,如有端午节、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解粽节、浴兰节、天中节、五月节、夏节、菖蒲节、女儿节、诗人节、屈原日、龙日等等。

“端午节”的端,有开头、发端、开始和初的意思。“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古人把每月三个五日的第一个五日称为“端五”。“五”与“午”同音,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夏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与“五”同义,月日数相同,称为“重五节”或“重午节”。以天干地支纪年,午时为“阳辰”,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日子,也叫“端阳”。五月仲夏时节,因称夏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端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称之为“天中节”。端午时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兰草汤沐浴可洁净皮肤,故称“浴兰节”。

古人端午吃粽子时,有个小游戏,人们会比一比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故又称“解粽节”。端午“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宛署杂记》)。

是日又是古代图腾祭祀节日,故有“龙节”等称谓。因纪念屈原而称屈原节、诗人节。古人以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驱邪避毒、祛病防疫,也称“菖蒲节”。

02

端午节的起源

民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影响较大的有5种。

1.浴兰节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大戴礼》),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了。“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因屈原《九歌》有浴兰沐芳,故而成俗。此俗流传至唐宋时,又称五月为浴兰之月。

2.“恶日”说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时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从先秦以后此日均被以为恶日或不吉之日,古人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3.追念历史人物说一是纪念屈原。史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忠贞直谏被楚顷襄王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抒发情怀。后看到秦国攻楚,楚国失地千里,百姓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前来打捞,一直不见屈原尸体,就将为屈原准备的米饭等食品投入江中,以喂饱鱼虾,不让伤害屈大夫,也有的说是送给屈原吃的。还有人拿来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即粽子的最初形状。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形成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当然都蕴含了对屈大夫的敬仰纪念之情。

二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均被楚王所杀,伍子胥奔向吴国,助吴王阖庐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报了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越争战时,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赐伍子胥宝剑让其自刎。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对手下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东门,我要看看越国军队怎样入城灭吴的。”夫差闻言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时在五月五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三是纪念孝女曹娥。据《会稽典录》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沿江昼夜号哭。数日后的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4.祭祀图腾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竞渡在吴越地方有久远的历史;端午节竞渡用的是龙舟,与龙相关;古代吴越百姓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五月初五日用“五彩丝系臂”,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5.夏至说年,黄石先生在他的《端午礼俗史》一书中首倡夏至说,黄石认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年12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提出端午节即夏至。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装饰门户惩恶气。

03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端午节主要活动之一。过去,龙舟竞赛前,先要请龙、祭神。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也即“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如今这些被认为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

龙舟是一种特制的船,舟身修长,舟舷低浅,首尾翘起,首安龙头,尾置龙尾。舟首放一面大鼓,击鼓以壮声威、鼓士气;舟上坐五七人或十数人,罗衣盈香,持短桨划动;舟尾有一大划桨以掌控方向。正式竞赛开始时,红旗导引,轻舟归位。突然,一声号令,鼓声骤起,红旗挥处,龙舟跃出,像离弦的箭一般争先恐后向前飞去。在急促的战鼓催动下,舟上人木桨频频挥动,和谐默契,浪花簇簇,俨然水中飞龙。接近终点时,鼓声更加急促,舟桨随着鼓点愈加快速,岸上的观众欢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但见一个个龙舟冲过标志终点彩竿,人们才放下悬着的心。然后欢笑着、点评着,一直沉浸在龙舟赛的激烈角逐中。

龙舟赛其实是一项有广大民众基础的体育娱乐活动。但旧时,许多地方的龙舟赛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龙舟赛规模益显宏大,隆重热闹,成为端午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洗浴

端午节沐浴兰汤,是古俗。所说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五杂俎记》),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如今,江南人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泌阳民间,清早起床,人们到户外用坑塘河水或草上露水擦洗手脸及身体。神话传说月宫嫦蛾夜间将杵的药洒入井塘河中,擦洗饮用可治百病。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有的美味食品。有了粽子,才有端午节浓郁的香味。节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