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

南阳是一方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人文沃土。南阳文化最早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在南召县云阳镇发现的“南召猿人”古人类遗址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夏禹时期的夏人主要活动于南阳一带,并将其作为统治中心。商周时期,南阳被称为南乡,通过南阳北可抵中庭,南可揽江南。

南阳文化楚风汉韵的特色十分鲜明。南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浓厚的楚文化色彩,是中国楚文化的摇篮,楚国始都丹阳即建于南阳淅川一带。南阳更是汉文化的集中荟萃之地,秦汉时“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淅川丹江岸边的下寺,和尚岭,徐家岭等地发掘出的30余座楚国墓葬群和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玉器等1万余件文物,其中有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王孙诰编钟,龙耳方壶,青铜神兽,克黄升鼎,石排箫等精品,印证了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就在此一带。在丹江水库修建初期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大坝加高过程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文物古迹来不及发掘,如今已淹没在浩渺的水库之下。

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在楚文化的影响下,南阳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从南阳淅川一带楚墓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当时的南阳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冶铁业最为发达,南阳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如今南阳城区东北部瓦房庄一带保留有目前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汉冶铁遗址。

西汉和东汉时期仍置南阳郡,南阳当时辖境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地区,进入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由于对东南和南方的开发,南阳宛城成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往来的通道,与京城长安,洛阳和邯郸,临淄,成都并列为全国著名的六大都会,人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盐铁论》力耕篇),也是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8个地区之一。西汉时期被册封在南阳的王侯有20多人,如冠军侯霍去病,博望侯张赛,新都侯王莽等。

新莽时期,天下灾荒,政治腐败,义旗纷举,皇族刘玄,刘縯,刘秀等于南阳起兵反莽。刘玄称帝后恢复汉朝国号,改元更始,定都宛城。后随着刘秀势力的不断壮大,加上更始政权的垮台,刘秀很快定都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成就帝业,开辟了“光武中兴”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南阳,经济,天文。医学,建筑,文学等都独领风骚。西汉中期的召信臣和东汉初年的杜诗都曾任南阳郡太守。召信臣以农为本,通渠修闸,移风易俗,杜诗修治陂池,广拓田土,发明“水排”,发展冶铁业,提高耕作效率。两人皆有善政,使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被百姓称为“召父杜母”。当时工商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南阳郡人口曾一度达到万,为全国各郡之冠。郡治宛城“周三十六里”,人口20多万,成为与京都洛阳并称的全国最大的两个中心城市之一。辅佐刘秀打江山的文臣武将大多是南阳人,最出名的28个开国大将,中兴名臣即民间所传说的二十八宿,大多出于宛县,湖阳,新野一带。这些豪门贵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颇具实力,对南阳汉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南阳因此有“南都”“帝乡”之称。

同一时期,南阳人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写出了《二京赋》《南都赋》等文学著作,其科学,文学成就举世称誉,堪称全才,后被尊称为“科圣”。南阳人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名著,开创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先河,被尊称为“医圣”。南阳作为“医圣故里”,积极传承中医药文化,目前形成了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贸易“七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已成全国重要的中医药科研教育基地和健康养生之都。此外法学家张释之,经济学家孔仅,水利专家韩暨等南阳名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成就泽被后世。

汉代厚葬风行,所以南阳汉墓出土的众多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汉代陶狗等,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是当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三国时期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南阳为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刘备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此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南阳留下了鲜明的“三国文化”。

唐宋时期,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李白在《南都行》中说:“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唐代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集中涌现了张循,岑参,张继,樊宗师等一大批南阳籍著名诗人。宋代,虽战乱四起,但南阳由于其地处中原腹地,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成为当时农副产品交易的重要中转站,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繁荣。

元明清时期,南阳的商业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盛极一时。明代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于南阳为唐王,史称唐定王。唐王朱桱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车水马龙,商业相当活跃。清朝时,南阳因河运而兴,其赊店镇借潘,唐河运之优,赖管道畅通之便,成为北通汴洛之动脉,南达荆汉之津渡,东衢闽越之咽喉,西连山陕之要道,是茶马古道“万里茶路”的水路和陆路交汇处及重要中转站。北方陆路运来的皮革,特产在此登船南下,南方水路运来的丝绸,茶叶在此下货北上,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南阳镇平生产的丝绸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民国时期,河南设11个行政区,南阳为第六行政区,辖13个县。民国初年,南阳共有两任知府署理南阳政务,首任知府杨鹤汀,继任知府赵炳文,也是南阳府衙历史上最后一任知府,排列第位。随着革命的发展,公署正式取代了衙署。20世纪30年代,军阀混战,匪患严重,但富有探索精神,革命精神的宛西地方士绅,知识分子们提出了“三自(自卫,自治,自富)主义”方略,采用重典治宛西,试图建立一个“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村村无讼,家家有余”的理想社会,形成的持续十余年的“宛西自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阳市河南的大后方,重要的省机关及重点大学院校等,都移迁南阳山区,对南阳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留存下许多红色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南阳大地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存,中国最早的“国道”夏路至今遗痕犹存。南阳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达余处,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处,10余万件文物藏品中有7部首批国家珍藏古籍。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非物质遗产3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市区北郊的石桥镇建有纪念东汉科学家张衡的墓园和博物馆,城区东部的温凉河畔建有纪念医生张仲景的医圣祠,西南部的卧龙岗建有见证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三顾茅庐的武侯祠。卧龙岗下的南阳汉画馆是全国存量最多,规模最大,建馆最早的汉画石刻艺术博物馆,社旗县的山陕会馆,气势宏伟,木雕,石刻工艺精美,是古代商业诚信文化的集中体现,境内方城,南召等地的楚长城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被中国长城学会誉为“长城之父”,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南阳府衙,作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父母官”“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成语的典故便来源于此,中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被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署一起形成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

此外,南召的丹霞寺,桐柏的水帘寺,镇平的菩提寺,淅川的香严寺和荆紫关明清五里长街等,也都是内涵深厚的人文景观。20世纪90年代,西峡,内乡,淅川等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被称为“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目前全市AAAAA级景区2家,AAAA级景区达18家,培育了伏牛山水游,宝天曼生态游,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观光游,恐龙探秘游,汉文化游,玉文化游,月季花卉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南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有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世称“四圣”),同时还有法学家张释之,史学家范晔,边塞诗人岑参等多名历史文化名人,仅仅=史书记载的就达多人。他们沿袭了楚汉文化的脉络,传承了优秀文化的神韵,在华夏大地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等为代表的19位南阳籍两院院士,以卓越的军事家彭雪枫为代表的多位省军级党政军领带干部和以经济学家袁宝华,伦理学家罗国杰,发明家王永军,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杰出人物更是饮誉海内外。

底蕴厚重的南阳,千百年来也吸引着历代诗人名家,留下了许多吟诵南阳的不朽篇章,张衡的《南都赋》,李白的《南都行》,韩愈的《过南阳》,孟浩然的《南阳北阻雪》,白居易的《咏史》,唐伯虎的《三顾》,郑板桥的《南阳甘菊颂》……都在赞美着南阳这块灵秀宝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