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欢编口诀的唐律,今天给你分享的是《点火烧自己家,也可能会坐牢》。

全文字,读完约需4分钟。

从法律上讲,自家的财物自己有权处分,即使焚火烧毁也不违反民事法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烧毁自己的财物不会触犯其他法律。

一、案例回放

年2月2日1时许,河南省社旗县某村农民马某某因生活不如意,酒后将汽油泼洒在自家客厅内并点燃,接着到后院将柴草堆点燃,被村民扑灭后,又将家里的液化气罐打开准备点燃,被人制止。

后来,人民法院以放火罪判处马某某有期徒刑年。

这个案例说明,点火烧自己的家也可能会构成放火罪而坐牢。

如果想要知道为什么,请接着往下看。

二、放火罪的概念

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唐律口诀曰:

所谓放火罪是指,

故意放火烧财物,

公共安全危害了。

三、放火罪的构成要件

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是:

(一)本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如果焚烧自己或家庭所有的房屋或其他财物,足以引起火灾、危及公共安全,即可能危及现场周围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应当以放火罪论处。

(二)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只要年满14周岁,犯放火罪即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既可是直接故意,也可是间接故意。

只要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及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放火故意。

唐律口诀曰:

放火犯罪构成件,公共安全是客体。如果焚烧自家物,火灾事故能引起,公共安全会危及,亦即可能会导致,不特定人死与伤,公私财产遭重损,论处当以放火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放火焚烧公私物。本罪主体为一般,只要年满十四岁,刑事责任应当负。主观方面是故意,直接故意或间接,亦即明知己所为,火灾事故会引起,公共安全会危及,希望放任其发生。

四、如何区分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

放火罪属于危险犯,其既遂的构成不要求有实际的危害结果。

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大多坚持“独立燃烧说”。即只要放火的行为把目的物点燃后,已经达到脱离引燃媒介也能够独立燃烧的程度,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也应视为放火罪既遂。

反之,就是未遂。如果正要点火时就被旁人制止,或者虽已点燃,但随即熄灭,则视为放火罪未遂。

唐律口诀曰:

放火既遂与未遂,我们如何去区分?放火属于危险犯,既遂不需危害果。我国刑法理论界,多持独立燃烧说。只要点燃目的物,脱离媒介能独燃,危害结果即使无,也是放火罪既遂。

五、放火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条和第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唐律口诀曰:

放火犯罪咋处理?尚未造成严重果,三年以上十年下;致人重伤或死亡,公私财产遭重损,十年以上无期死。

如您喜欢,请“一键三连”。如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