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嘀嘀……嘀哒哒……”如今,每天早上就会有这样催促人们起床的清脆军号声,在伏牛山南麓的革命老区——社旗县下洼镇尖山响起。这里驻扎有军队吗?不是。这里有紧急情况吗?也不是。只是在尖山脚下洞沟村住着一位吹了74年军号的“老八路”。这位老兵名叫郭连生,今年89岁,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他,整日头戴一顶黄军帽,身着一身绿军装,肩挎一个黄挎包,脚蹬一双黄军鞋,走起路来像赛跑。辛酸的童年只想吃饱饭89年前的年1月28日出生在下洼镇马蹄村洞沟自然村的他,满月后父亲郭风奇抱着他“嗖”地举了一下,后到部队当兵一去15载,直到年9月才与儿子见面。8岁那年的年1月母亲改嫁,自己只好穿着奶奶缝补的破棉裤棉袄,拎着内放一个烂瓢的破篮子,提着一根枣刺打狗棍,四处讨饭。“有一天,我左脚后跟被一只凶残的大黄狗咬透,鲜血‘突突’往外窜,疼得我只好从棉袄里拽出一疙瘩棉花塞着止血。当时我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喊爹爹不吭,嚷娘娘不应声。”回想起那悲惨的一幕,郭连生眼泪婆裟。时隔7年的年2月的一天,郭连生讨饭时偶遇一支八路军小分队,队长川金堂(陕西人)看他能吃苦、出手利索,就接收他参加八路军。“你知道我当时那个高兴劲,不由分说用棉袄袖子往眼睛上一抹擦去眼泪,心里想以后可能吃饱饭了。”郭连生谈起此事悲喜交加。幸运的青年当上司号兵3月后,郭连生因个子矮和年龄小到大别山学吹军号。在那里,他人小志气大,学习认真,练号刻苦,很快掌握了军号员站姿,用嘴和舌头配合吹出“喱、嘀、哒、嗒”四个音符和一些颤音、轮音等技巧,军号使用的场合和种类。然后,他分配到唐河、桐柏、泌阳三县司号大队当班长,教小孩们吹军号。战争是残酷的。年的一天在与日军作战时,营长“小郭,吹冲锋号”一声令下,我军将士犹如猛虎下山冲向日军。岂料,正在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一名凶残的日本兵从左侧用刺刀刺向郭连生,他急忙将上身向后一闪,刺刀正中左眼下皮,鲜血直流。战斗结束后,郭连生不顾伤痛拿着军号用布擦了又擦,看了又看,嘴里还不停地说:“你没有受伤就好,你就是我的枪,就是我不吃子弹的枪,就是我受伤,你也不能受伤,咱俩要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随后,郭连生跟随部队到河南省军区独立营担任司号长,与部队一道在驻马店一带打土豪分田地、参加宛东战役,又携带军号跟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和西南剿匪作战,先后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感恩的老年传递正能量因军号让他找到人生的归宿,是军号让他看到敌军丢盔逃窜,是军号伴随他度过74年。故此,他每天的5里爬山,每天的军号吹响,每天的执着追求,让他心底豁亮坦荡能行舟船,身体强健能抗病灾,让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他心怀感恩传递正能量。力行胜于言传。年,镇里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在郭连生没有接到任何通知情况下,在其开垦的荒地里全部种上“致富树”。他看到山上小树被糟蹋,就自费多元钱,在山上搭起了3间简易房义务为国有林场看山。在吹军号上,郭连生不仅坚持每天早上8点之前上山去吹,并且在国家重大节日他都以吹军号表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61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