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段平文/图

从古至今,中国人历来崇尚“无文不远”,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缺一不可。迈进新时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旅游的认知也逐渐从“看山看水看风景”的初级阶段,走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新阶段。当前,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催生文旅新业态,无论是从中央、省决策和南阳实际,还是从经济规律、产业趋势来看,都正逢其时。

风景秀丽的西峡老界岭

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新亮点

提及南阳的文化旅游资源,可谓家底殷实,特色独具。远古文明、先秦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官署衙门文化、玉文化、商文化……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南阳文旅抵达更诗意的远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南阳的文物古迹众多,黄山、不见冢、岩石文、楚长城、万里茶道、王子朝奔楚地、丝绸之路、楚始都等遗址遗迹丰富,已形成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是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省辖市之一,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4处。这对于广大海内外游客来说如同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

然而,南阳文化旅游长期面临一个尴尬——“有说头,没看头”;南阳发展全域旅游面临一个困惑:一些景区缺乏内涵,同质化严重,难以持久。

如何破局?以文促旅,给旅游增内涵;以旅彰文,让文化活起来。新时代为南阳厚重文化积淀赋予了新的含义,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探索文旅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相加,需要从本质上实现融合,最终实现‘1+1>2’的叠加效应。”市文广旅局有关人士说。南阳是“文化圣地、康养福地、生态宝地、旅游高地”,是实现“全文旅”“+文旅”文旅发展新理念的殿堂福地。我市坚持“打响一个龙头景区、抓好两大标志性工程、推进N个支撑项目”的“1+2+N”工作思路,筑牢“文化、生态、康养”三大支撑,做好“文史、山水、源起、圣贤”四篇文章,高昂“伏牛山、淮河源头、南水北调、万里茶道、丝绸之路”五条精品线路,最终将南阳建设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内乡县衙的宛梆表演精彩纷呈

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抢占新高地

每逢周末,在社旗县赊店古镇古朴的瓷器街,来自县越调传承艺术中心和县曲艺说唱团的演员们带妆演出,走镖、道台断案、越调和大调曲经典唱段轮番上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观看……

社旗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原明清第一古镇”的目标,充分发挥赊店古镇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赊店古镇、酒镇、水镇“三镇”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完整呈现古码头、古城墙,使文化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让历史活过来,让文化动起来。’内乡县衙一直以文化铸造景区灵魂,其建筑文化、匾联文化、廉政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官署文化等深受游客青睐。”内乡县衙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曼说。内乡县衙经过深入挖掘,精心推出了《宣讲圣谕》《知县迎宾》等10余个大型节目表演,增加了《知县县试》《知县招婿》等游客互动节目演出,通过开办戏曲茶社等吸引游客品茶,并免费欣赏豫剧、内乡宛梆。

为打造县衙文化高端产业园区,内乡县3年累计投入8.45亿元,建成了西区署右街项目并投入运营;作为全市文旅重大专项之一的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东区二期项目,以弘扬孝道文化的景观景点为主,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

卧龙岗是千古名相诸葛亮的躬耕地,卧龙岗文化园是我市“九大专项”中“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专项的标志性项目。卧龙岗文化园项目推进有力,已恢复部分的雏形释放着历史脉络、彰显着文化古韵,引人入胜。今年10月1日,卧龙岗文化园部分对外开放,焕发新姿的园区带给游客更多希冀和期待。

项目无疑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作为全市“九大专项”之一的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专项“1+2+N”,也就是龙头项目1个,即西峡老界岭;标志性项目2个,即卧龙岗文化园、南阳古宛城;N为今年重点项目6个,即淅川丹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项目、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社旗县赊店古镇项目、镇平县玉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提升项目和鸭河七彩欢乐谷项目。今年计划累计投资37.66亿元,前三季度共完成投资28.29亿元,占比率为75.1%,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目前9个项目正按年度计划有序推进。

我市还专门调整了由市四大班子领导牵头的南阳市文旅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同时将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等23个市直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充实为成员。领导小组成立后,研究修订了《南阳市文旅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主题分析研究文旅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项目进度、存在的困难……一系列体系制度的保障和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足以印证我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社旗县赊店古镇的戏曲演出引人入胜

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培育新业态

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乡村山居成民宿,传统民俗变成旅游新体验……

走进桐柏县新集乡磨沟村,浓厚的红色文化引人入胜。尖山峰古寨遗址、红军广场、红色文化浮雕墙……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历历在目;加之远山、近水、古亭、荷塘……一幅古朴雅致的山水田园画,让游客流连忘返。

乡村红色旅游日益红火,带富了一方群众。磨沟村村民王令巧万万没想到,自从“红二十五军转战南阳展览馆”落户到村里后,现在的村子成为集红色旅游、休闲农业、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红色乡村,吸引了省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她开办的“芭蕉扇”农家乐客源不断,家庭收入也日益增长,从此她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当下,文化旅游正在拓宽旅游点当地居民居家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门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依托丰厚的山水及历史文化资源,我市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道路,不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至目前,共打造特色旅游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0多家,发展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农家宾馆)多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个。

立足南阳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充分利用“南阳是中华文明探源核心区”金字招牌,我市大力保护和挖掘南阳深厚的文化内涵,创新宣传热点,打造特色品牌。组织文旅企业参加全国性、全省性文旅商品交易活动;联合中国新闻社图片网络中心开展了“美育中国炫彩中华文明在宛”美育成果展等,探索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机制;建立实地文旅融合体验场馆,全面系统展示了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与开封、洛阳、许昌、周口等城市建立了河南“五朵金花”协作机制,打造南阳世界月季名城。

从南到北,从山村到城市,从观光到体验,旅游业已成为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正在向专业、精品、特色、创新方向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供丰富的旅游文化产品,既成就了“顶天立地”的旅游骨干企业,又培育了“铺天盖地”的中小旅游企业和自主创业者。

仲景养生小镇景色迷人

以品质提升为重点打响新名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大,对幸福感的追求增加。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成为“五大幸福产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从自然风光游到文化旅游;从浅层的“到此一游”到深度的文化体验,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也提高了文化附加值和旅游品质。

南阳要打响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名片,更要持续将优势转化为胜势,突出品质、创造精品、叫响品牌,构建南阳文旅新形象。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李新宁博士认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当前存在主题不鲜明、融合不充分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缺少“标志性文化主题”,对南阳的代表性文化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挖掘、整合;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尤其是多数文博院馆还处于初级观光模式,很多自然景点文化内涵不足,只有一些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特色不明显,难以给游客带来深度体验。

“南阳文化旅游产业存在龙头不强劲、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龙头实力较弱、文旅企业发育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困境极大限制了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江波博士说。

游客在卧龙岗文化园拍照留念

针对我市文化旅游存在的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缺乏文化特色、科技含量低以及观赏性、体验性、互动性、娱乐性不足的困境,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耀一博士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市应以大旅游生态系统构建为导向,依托南阳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牢牢把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带来的关键机遇,大胆进行体制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创立和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南阳生态文化旅游特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大旅游生态系统自发调节功能,以旅游生态文化产业链为产业融合的重要纽带,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规模效益明显、关联深远广泛、带动作用强劲、品牌形象突出,并能够有力促进生态保护和社会文化建设的动力产业。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江淑洁建议,有效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完善全域旅游空间体系,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推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建设,围绕“千年人文古圣地,魅力生态新南阳”的主题文化,扶持文旅融合新业态项目,打造我市文旅融合样板。重塑南阳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多种形式的专题体验游。构筑多元立体的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式,结合南阳的楚汉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及民间特色工艺等,发展与传承本地传统民间艺术,打造高品质、多元化的品牌旅游,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放眼未来,我市文化和旅游想要更高效地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跳出固有思维,更好地沉淀和思考文化旅游的各种属性,做好本土文化的开放式表达、枯燥文化的趣味性表达、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文旅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编辑:冯长顺

审核: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