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村庄,农户,庭院,几个人围在一起,弹三弦、抓古筝、唱大调曲、说三弦书,三五村民围坐一边,静静地看、听。白云悠悠,木叶飒飒。淡远安闲的风景,浸心润肺的吟唱,让人忘了忧愁烦恼……这是近日记者在社旗县桥头镇小河流村看到的场景。据了解,该活动的组织者是南阳大调曲非遗传承人吕明杰。吕明杰,年出生,高中学历,自幼喜爱民间曲艺,曾拜南阳曲艺团张明甫为师。张明甫,红泥湾镇铁佛寺人,擅唱大调曲,精三弦、古筝。新中国成立后,在南阳市说唱团演奏三弦、古筝,徒弟遍布各地,著名弟子有胡运荣、于春贵、陈友兰等。年,吕明杰加入本村学校宣传队,不时去公社参加演出活动。年,加入桥头公社计划生育宣传队,在全公社巡回演出。年,加入桥头公社水利宣传队,在那里干了四年。年,由宋万荣带队,到南阳市参加曲艺会演。年,由王淑珍带队,参加社旗县文艺宣传队,到南阳地区参加曲艺会演,两次都得了奖,被命名为县级曲艺非遗传承人。年起,参加四届社旗县古镇书会和关公文化旅游节,数次受表彰,一次获“探花”荣誉称号。平日里,农闲时,吕明杰与方圆一二十里艺人们常聚到一块儿,演奏吟唱,悠然自得,其乐融融。附近邻居围坐谛听,陶醉其中,得未曾有。大调曲是文人编写的雅戏,使用的乐器是筝、三弦、琵琶,所唱的都是正派戏,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它徐缓、优雅,韵味醇厚,博大深沉。它的演奏和演唱都不声张,不扰民,几个人在屋里表演,外面几乎感觉不到。过去,演员们都是受邀参演,在台面上演唱,演唱者都被尊称为先生。因此,人们一旦对这一剧种有接触,便会一见难忘,被它的丰富内涵与强大感染力所折服。除在本地演出外,吕明杰还和朋友们应邀到南阳、方城、内乡、南召等地演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或会唱大调曲等曲艺的人越来越少了。桥头镇范围内仅剩宋茂德等很少的几个人,吕明杰感到忧心,就用心地培养热心学习这一艺术的人。他就从身边做起,他教老伴唱,教村子的人唱,教外村人的唱。外县有过来学习的,他更是十分热情地教他们学、唱。据悉,目前,他本村徒弟有7个,另有桥头镇和外地的徒弟十多个,有的学了两三年,有的学了几十年。他们跟着吕老师学大调曲,学三弦书,学曲剧,弹三弦,徒弟爱好什么,就教给他们什么。吕明杰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处世老练,为人和善,他不仅教人学曲艺,也教人学做人,弟子们沐浴教泽,受益多多。弟子小莉就是跟从吕老师得到教益最多的人之一。她说:“我是在年开始接触大调曲的,那时我老公因病去世,我猛地接受不了,出现了精神失常,经人介绍,我加入了吕老师的曲艺学习小团队。刚开始我啥也不会唱,张不开口,因为我五音不全,吕老师就让我学弹三弦,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纠正,一遍又一遍教。现在又学唱了几句大调曲,因发音不对,吕老师耐心地教,一句能纠正无数次,从没有嫌烦过。吕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他三言两语就把人心扭转过来,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我通过学习大调曲以及受到吕老师的思想开导,心情好多了,也从阴影中走了出来,我非常感恩老师,是他和他的曲艺救了我。”人说,戏曲、曲艺是高台劝话。通过演绎他人,教会听众也教会自己做人的道理,从而调整心态,积极阳光地面对人生,更好更幸福地生活,小莉就是一个确凿的例证。对于今后的曲艺生活,吕明杰说,一方面要多参加活动,传播大调曲艺术,让更多的人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尽心培养徒弟,让他们多学多练,打好根基,还要走出去,登舞台,把民间曲艺传承下来,生生不息,让更多的人接受艺术熏陶,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