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寻访社旗县朱集镇西北十里地的郭庵寺寻踪访古,不访不知道,一访顿觉惊奇:深居偏远乡野,看似貌不惊人的郭庵寺原来竟是历史名刹,具有传奇故事的古老明代庙宇!郭庵寺在社旗县朱集镇尚庄附近当你从社旗县城乘坐去朱集田庄的公交车时,到耿庄东岗下车向北走两华里就看见高高土岗脊上有一个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庙宇――郭庵寺。郭庵寺已经取得合法开展佛教活动场所的执照。据八十多岁的尚庄王国举老先生说:据老辈相传郭庵寺是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令亲自监工所盖的一进三的规模浩大的庙宇,原来名叫郭女庵,后改成郭庵寺的。相传元末明初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四方豪杰揭杆造反,纷纷起义,朱元璋当时在反元大军郭子兴的手下当一员大将,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屡建奇功,郭子兴就收他为义子。郭子兴有个四女儿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和朱元璋谈的十分融洽,这一年朱元璋带兵杀进河南,朱元璋的这个四义妹也随他前行一路南征北战到达社旗县东六十华里尚庄附近时,不幸身染重疾,卧床不起,奄奄一息,朱元璋焦急万分,多方救治均不见好转,这时附近的众乡亲听说反元大军里有个女将得重病不治时纷纷前来探望,用土方熬制成药汤让郭氏女喝下,又接到家中精心照料,使朱元璋的义妹郭氏女不几天病好康复。郭氏女病好后看到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善良有德,于是她感激涕零,知恩图报,和朱元璋商量说她不愿再跟随他四处杀戮,愿削发为尼在此建庵立庙,讲佛说法,普度众生,回报乡亲对她的无私善行,朱元璋无奈回报给郭子兴,郭子兴深知女儿脾气,只好命朱元璋亲自监工尽快尽好把庵堂建起,朱元璋不敢怠慢,选定在尚庄东一华里,大林庄西一华里高高山岗脊上建庵设庙,不多日,一座巍峨壮观的庵堂拔地而起,屹立在这个地灵人杰的热土上。此庵建成后朱元璋亲笔书写“郭女庵”三个大字,挂在庵前高高的三圆门的中门即正门上方,并亲自栽下两株青松于中殿院中,郭氏女在此削发修行后广结善缘,招集附近众乡亲讲佛说法,不但鼓励人们男耕女织,而且号招大家积福行善,修桥铺路,以和为贵,一时间当地民风大变,有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景观。从此这庵堂香火旺盛,四面八方的人纷至沓来听经学法,所来之人犹如滔滔江水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与南边四十华里外的来佛寺和北边六十华里的崇兴寺和东边的华中寺一同齐名,远近闻名。庵堂四周住户骤增,商铺林立,素有明朝古镇繁荣昌盛的十里长街之美誉。郭氏女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众乡亲把她葬于庵后砌塔纪念,再后来明朝建都北京,郭女庵一时荒凉,无人在庵中常住修行,众乡亲自发看庵守护,不久从北方来了三个和尚云游至此,众乡亲盛情挽留,齐心推举要求他们常住下来管理净庵,继续弘扬佛法,善导乡邻。三和尚欣然应允,安然住下。郭氏女已故,三和尚在此修行传经说法,再叫郭女庵不太合适,于是改名叫郭庵寺,既不忘皇恩浩荡,郭氏女功德无量,又体现了三个和尚的现实壮况,这也符合中国历史上净庵住女尼姑,寺庙住男和尚的古老传统习俗。从那时起郭庵寺沿传至今,这也是郭庵寺名字的由来。点击郭庵寺从元末明初建庵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了。日月如梭,沧桑骤变,那些古老的建筑现在虽荡然无存,但古老神奇的传说又好象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依稀可见!我访问了尚庄王国举老先生,楼房村信佛虔诚居士张小猛和饶良古稀老先生邱明泰以及现住和尚无正师傅后,综合搜集了郭庵寺建筑的古老传说之模样,可以大概还原出当年郭庵寺的盛况。郭庵寺鼎盛时期占地五十多亩,大殿房舍一百多间,整个庙宇坐北朝南,一进三的深宅庙宇大院,从南向北首先眼入眼帘的是放生池,方圆五百平米,四周用青石筑砌成墙坝,高于地面一米护栏。池塘平均水深三米,最深处达十米之多,池中有自喷泉一个,常年喷水,池水昼夜不竭,池中自生自长红莲白莲数株,每到夏末秋初,红莲白莲相映成趣含苞同时绽放,红白相间,十分鲜艳夺目,煞是好看,犹如白莲花下凡,好似红娘子重生,这一景观绝无仅有,别无他处,唯郭庵寺放生池有此景观!放生池的北边是连结东西村庄的大道,大道北边是郭庵寺庙前广场,广场上建有三圣塔一座,广场北边栽着二十八颗长青不老松,象征二十八星宿守护寺庙。广场北边就是整个座北朝南的郭庵寺庙,从南向北形成一条中轴线对称建筑,广场二十八颗松树,北边就是郭庵寺的依此东西排列和院墙紧紧相钳的三重门又叫三圆门。正圆门高七米,门洞上方成半圆形,门高五米,门头上方镶嵌有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郭庵寺,正圆门的两边写有对联,上联是“脱胎重生须从此门过”,下联是“改头换面要到佛前去”。正圆门的东边是东圆门,形状和正圆门一样,比正圆门低一米,东圆门的两边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积德行善善门开”,下联是“广结佛缘缘自来”。门上头写的横批是“福祉沓来”。正圆门的西边是西圆门,建筑和东圆门一样,西圆门两边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佛门清净放下则净”,下联是“心存良善行出才善”,门头上方是横批“存善行善”。三重门的顶部是人字形的凤檐龙脊,红墙绿瓦,大气磅礴。进入三重门里就是六道轮回桥,是青石铺就,青石板相隔,桥下有潺潺流水不断。悟正师父手指处就是当年的六道轮回桥建筑处。六道轮回桥相征人们要经过六道轮回才能修成正果见西天如来到极乐世界。进入六道轮回桥后就是东西建筑的钟鼓二楼,钟楼在东边,鼓楼在西边,象征晨钟暮鼓时时拜佛学法的意思。每到初一、十五这里钟鸣鼓响声震四面八方数里之外。在钟鼓二楼中间有一青石铺的石板路直通郭庵寺迎门大殿――天王殿,供奉天王一尊,左右旁边是哼哈二将神位保驾护航。顺着天王殿东西两侧青石板路进入中院,即郭庵寺建筑最高最雄伟大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里边供奉的是西天如来佛祖神像,两边是文珠普贤菩萨神像,中殿即大雄宝殿门两边也有对联,上联是“佛法无边超度众生无极限”,下联是“人善有德惠荫子孙有福祉”。中院两边即大雄宝殿的院子,东西两边分别是十八罗汉殿和念佛堂。住悟正师父手指处就是郭庵寺大雄宝殿遗址。从大雄宝殿两侧石板路进入后院即观音菩萨殿。观音菩萨殿门口两边也有对联,上联是“行善事虽无人见”,下联是“存好心自有天知”。观音菩萨殿和大雄宝殿的样式差不多!只是低一点小一点,但也不失威严。后院的东西两侧也是殿,东边奶奶殿和郭氏女仙姑殿,里边供奉的是送子娘娘和郭氏女像,郭女仙姑殿就是纪念当年在此削发为尼建庵修佛的郭氏女的。西边是祖师爷殿与和尚殿,和尚殿就是纪念当年将郭女庵改名为郭庵寺的那三个和尚的。和尚殿和郭氏女殿的后边分别是男女居士留宿居住房舍和和尚师父住的地方,一共有五十多间房舍。后殿的后边是塔林柏树园,这里安葬了郭氏女和以后众多圆寂的和尚。这就是当年大雄宝殿门口的柱子石墩,原来有好多,但现存只有两个了。郭庵寺的三个主体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即前殿中殿和后殿均为数十米之高,凤檐龙脊,红墙绿瓦,阳光照耀整个庙宇金光闪闪,好似佛祖显灵,又如菩萨加持。据传清朝皇帝乾隆游江南路经此庙安歇小息,清早起来看到被阳光照耀的郭庵寺金光四射,金碧辉煌时诗兴大发,留于后殿墙壁上一首诗:金光闪闪郭庵寺,乾坤朗朗日月明,国泰民安佛加持,华夏一统唯我清!乾隆皇帝赋诗后郭庵寺再次达到顶盛,远远千里来朝拜者源源不断,庙门前形成十里长街,热闹非凡不亚于当年的赊店城。抗战医院,救死扶伤多少抗日奇侠勇士,后遭日军轰炸,前殿后殿北被炸毁,解放后遭动乱打砸,过去古老的建筑毁灭殆尽。后来五六十年代又在原址上建学校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学校搬走后,很多善人贤士在中殿后面位置上又建起三间瓦屋和东西陪房。三间瓦屋仍供奉如来佛祖至今,东西陪房分别为饭堂和念佛堂。院中残墙破壁,陈旧不堪,留下的大殿柱子石墩静静躺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郭庵寺是豫西南宛东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年朱元璋亲赐烈女为尼净修,和尚继承发扬,乾隆题诗称赞,文人墨客留恋不舍,村民受益匪浅,建筑别具一格的古老庙宇怎能沉埋世间不见重现?中华民族文化在这里源源流长,这样造福人类,改善风气,和谐平安的神奇庙宇重建是众望所归,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渴望,水有源,树有根,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祈祷让我们子孙后代多多受益的郭庵寺早日重放光芒吧!如今,郭庵寺常年香火不断,特别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来这里许愿烧香的附近居士很多,有的还从社旗、泌阳县城赶来,春节大年初一更是香火鼎盛,人们来这儿祈福拜佛,许下美好的祝愿,祝愿孩子快乐成长,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祝愿来年平安幸福!这就是郭庵寺现住修行主持悟正师傅,他是山东人,从和师父的谈话中了解到法师有个心愿,就是募集资金整修寺庙建大殿,使更多的人归依向善。现住郭庵寺静修的悟正师傅给了我一份他写的郭庵寺开释倡议书;“尊敬的同修居士们,我是郭庵寺现住主持悟正法师。俗家山东人,二十多岁出家投入佛门静修,年受师傅所托神灵加持,佛祖引导,来到郭庵寺修行至今。当我了解到郭庵寺的历史传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又当我看到今日郭庵寺残墙破壁陈旧不堪时我的心在颤抖,多么好的庙宇咋不重建、再放光芒呢?我的这一心中萌动和附近德高望重的老居士,老同修与佛有缘的乡亲们一说,他们多有同感,都有一个重建郭庵寺的盼望。所以在众人的大力支持下我多方奔跑,共同努力,郭庵寺重建计划已开始启动并取得很大进展,工程之大,资金之缺,困难之多我心知肚明,但我不怕,有大家的帮助,佛祖的加持,有关部门的协调我坚定不移的相信郭庵寺在我余生中必得以重建。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前景光明!任重道远,我悟正恳请有关部门领导和广大同修居士让我们都怀着感恩的心同舟共济,荡起双桨,克服困难,使郭庵寺这个利在当代,功盖千秋的宏伟工程顺利启航,早日旧貌换新颜吧。悟正法师谨恭致上,.12.01于郭庵寺”。据护法小组组长王国举老先生和现住庙里修行的悟正师傅讲他们打算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尽快将郭庵寺复原,准备征地五十亩、重建三圆门、六道轮回桥、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菩萨殿、三圣塔、郭女殿、和尚殿、十八罗汉殿、念佛堂、财神殿、三官堂、千佛塔、八卦亭、养生园、修路米、引水工程和供电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为了让民族文化再次弘扬,造福一方,改善社会风气,大家共同群策群力有所担当吧!作者:社旗县郝寨黄炳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