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俺通过盛安合作社已经回收存储小麦秸秆近20吨了,这都是优质的牛饲料。”5月28日,社旗县太和镇闫店岗村养牛大户唐林山看着饲草仓库里码放成山的小麦秸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小麦秸秆存储之后营养价值更高,今年牛的‘伙食’不发愁了。”为解决小麦秸秆禁烧难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麦收前,太和镇委托辖区的盛安生态农业合作社,在全镇8个行政村设立12个回收点,全心做好全镇四万多亩小麦秸秆的回收消化工作。连日来,盛安生态农业合作社利用购买和租用的20多台套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具,出动近百台运输车辆,轮班换岗,昼夜作业,人停机不停,做到收割一块儿、打捆一块儿、清运一块儿,开足马力回收小麦秸秆。“公司负责免费帮群众回收秸秆,方便播种秋作物,农民朋友们都很欢迎。”合作社负责人盛磊介绍说,回收的小麦秸秆堆放在临时收储点后,一部分供应周边养殖场当饲料,一部分送给县里的光大生物质发电厂做燃料,另外还联系了内蒙、宁夏等牧区也能消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小麦能回收-斤秸秆,需要投入人工、机损、运输等成本70元上下,而1吨秸秆就能卖元左右,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俺开着摩托三轮往收储点运秸秆,一捆运费一块钱,抓得紧的话,一天能运一百多捆哩。”太和镇宋庄村程庄自然村村民程传士说起这个“生财门路”,心里很是惬意,越干越有劲儿。的确,小麦秸秆通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生“金”变“银”,不仅让参与经营的企业获得了较大收益,更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方便和实惠。程庄村贫困户程相俊也从秸秆回收中尝到了甜头,他说,“这几天,俺和附近云岭移民村的李宗朝搭班合作,开着自家的四轮拖拉机转运秸秆,一天能运四五百捆,一个麦季下来,也能挣好几千块钱。”无独有偶,李店镇薛庄村村民李贵生同样看到了秸秆回收的生财商机。敢想敢干的李贵生,原本有4台联合收割机,往年总是靠跨区作业赚钱,尝尽了奔波劳累之苦;今年,他又筹资购置了4台秸秆捡拾打捆机,注册成立了庆凡秸秆回收合作社,专门为附近群众提供小麦收割、秸秆回收“一条龙”式服务,他胸有成竹地说,“附近村子的四五千亩小麦,光秸秆打捆回收这一项,赚个10来万块钱不成问题。”“三夏”到来,85万亩小麦陆续收割。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我县因势利导,变以往“预防式”禁烧为“消化式”引导,在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回收技术的同时,还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秸秆回收再利用。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或打捆清运回收的,县财政每亩补贴2元;每设置一个收储点并敞开回收小麦秸秆的补贴元;对购置秸秆粉碎机、打捆回收机,除享受国家正常农机补贴政策外,县财政另外给予国家标准50%的累加补贴,探索出了一条政策引导与市场疏导相结合的秸秆禁烧新路,既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又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乔玉亭告诉笔者,全县个行政村共设立多个秸秆回收点,今年小麦秸秆打捆清运回收面积将突破90%,小麦秸秆回收创造的综合价值将超过万元。(杨银鹏申鸿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