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一带,旧时候加工条件有限,乡里家家户户都流行石磨碾麦仁,碾苞谷米,碾面。每到夏季家家户户都喜欢喝一个汤,那就是麦仁汤。说起麦仁汤,相传是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新政追杀,一路奔波,躲躲藏藏,不知奔波多久,来到一个小村庄。这一日,天气焱热,又饥又饿,步屐蹒跚,走累了,就坐在小道边石头上歇息。抬手打远招,往远处观望,就看到在几里地之外的一户人家,有烟囱冒烟,此时刘秀饥肠辘辘,心中暗暗大喜,于是就加快脚步出发。
在老家一带,旧时候加工条件有限,乡里家家户户都流行石磨碾麦仁,碾苞谷米,碾面。每到夏季家家户户都喜欢喝一个汤,那就是麦仁汤。
说起麦仁汤,相传是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新政追杀,一路奔波,躲躲藏藏,不知奔波多久,来到一个小村庄。这一日,天气焱热,又饥又饿,步屐蹒跚,走累了,就坐在小道边石头上歇息。抬手打远招,往远处观望,就看到在几里地之外的一户人家,有烟囱冒烟,此时刘秀饥肠辘辘,心中暗暗大喜,于是就加快脚步出发。
说时迟,那时快,三步并两步,来到这户人家。敲柴门后不大一会,柴院小门开了,出来的是一个老妇,年龄大概60岁左右。刘秀说明来意,老妇见刘秀衣衫破旧,草鞋磨破,但却面目清秀,眉宇之间透着几分高贵,鼻直口方,耳珠圆润,身高八尺有余,身背一个粗布口袋,谦谦有礼,不像是歹人,这才把刘秀让进小院歇息。
老妇让刘秀去家中石井台边用井水洗洗,让进茅屋。问起刘秀家乡何处?何故来到此处?刘秀因躲避王莽追杀,并未说出实情,托故说父母幼年亡故,不想家道中落,以要饭为生,去投奔亲戚讨个生路。老妇见刘秀彬彬有礼,句句实言,并未详细追加盘问。看刘秀又饥又饿,老妇从自家灶伙房盛来刚做好的麦仁汤和烙饼端来与刘秀吃。刘秀此时也不推让,浑身无力,见汤如见神仙救命汤一般,三口两口,配这烙饼,一会喝完吃光。老妇一看,小伙子饿的不轻,于是又盛来一碗,刘秀更不推让,第二碗也喝了。此时刘秀精神抖擞,劲力焕发,如雨后禾苗,劲头十足。老妇一看,见着年轻人不像是吃饱,于是又回到灶房,盛来第三碗麦仁汤,端与刘秀。刘秀因饿过头,不觉第三碗也一饮而尽。刘秀暗想,此时饭足汤饱,不可久留,待我日后大登皇位之时,必厚谢老人家。于是从怀里掏出玉佩一枚,交与老妇,说如果大难如过,投亲后富贵,必来报答,跪地磕头后拜谢恩人。老妇手接玉佩,嗫呆呆发愣,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刘秀起身告辞老妇,瞬间消失在村野之中。
时过多年,刘秀骑牛上阵起兵宛城,大战昆阳,定都洛阳。大登皇帝宝座,每每思念落难之时喝那麦仁汤的味道。于是乎举国上下,招募有名厨子进宫做宫廷御厨,烹饪美食及御膳佳肴麦仁汤。而光武皇帝刘秀品尝后,并未有当年的麦仁汤味道,所以就砍杀不知多少宫廷御厨。可怜而不知多少的御厨,就因为一碗麦仁汤丢了身家性命。
这一日,光武皇帝下朝来,思念起曾经做麦仁汤喝的老妇,于是命宫中差役去民间私访当年的老妇。差役经过走访,得知老妇已故去多年。于是家中儿子跟随差役前来宫殿,觐见当朝万岁爷皇上,呈上老妇临终托送的玉佩并亲手为皇帝烹饪麦仁汤。刘秀接过玉佩,不禁回想当年泪眼婆娑。万岁爷品尝过麦仁汤后,问道:这汤并未有当年喝的清、甜、甘、香?老妇的儿子回答道:万岁爷您今日位高权重,普天之下万万人之尊,天天享用美味,日日海味山珍,哪里还能品尝当年您风餐露宿,饥肠辘辘,时值正午饥饿交加喝的那麦仁汤的味道?于是光武帝刘秀猛然悔悟,封老妇为诰命夫人,儿子及后代承袭尊位,留在宫中侍差。封当年的小村子为麦仁店,一说麦子店(今属社旗县和唐河县一带的地名),直到现在老家还流传王莽撵刘秀的故事。
做麦仁汤,先把碾过的麦仁(即去皮麦仁)淘洗干净泡上两小时。锅中烧水,加入麦仁,花生米。大火熬煮两小时许,麦仁开花,米粒饱满,汤微红,轻闻有淡淡麦仔和花生仁的清香。盛一碗,浅尝一口,清甜解暑,甘香止渴,不禁细细品嚼开来。在细细想来,这麦仁汤也是当年万岁爷亲尝的美食。
一碗麦仁汤,诉说着多少代南阳人传颂光武皇帝刘秀的故事;一碗麦仁汤,它已经是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美食;一碗麦仁汤,承载这多少沧桑而厚重的南阳地方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