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家级贫困县——社旗县的“脱贫摘帽年”

在实施“志智双扶”助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许多原来的“脱贫钉子户”,通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倾力倾情帮扶,他们转观念提信念,撸起袖子加油干,很多变成了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模范典型和先进榜样。

“只要好好侍弄这十来多亩花生,今年肯定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7月14日早上8点多,李店镇王庄村老坟里自然村的冯久、王海超小两口已经在花生地里忙活了三个多小时。

“破罐子破摔”的贫困户

据邻居们介绍,夫妻俩以前可是村里出了名的“懒婆娘”“二流子懒汉”,结婚7年基本上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丈夫整天打牌不着家,妻子经常赖在床上不起来,家里地里的活儿谁也不想干,下雨了晾晒的衣服都懒得收,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还深也不管,成熟的麦子找别人代收看都不看一眼,麦秸秆偷偷一把火点了,屋里屋外脏得像个垃圾场。

年,冯久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从年开始,精准扶贫开始全面实施,帮扶人员隔三岔五也来家里宣讲政策搞帮扶,可无论谁来,无论怎样苦口婆心的劝说,她都不配合,依然过着“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第一次到她家,王海超也不在,太阳都晒屁股了,我在院里喊了半天,冯久赖在床上就是不起来;屋里院里到处是垃圾,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年5月,县林业局副局长陈涛主动请缨到她家结对帮扶,首次走访的“闭门羹”至今仍记忆犹新。

缺的不是钱,而是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儿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经常去,陈涛没有气馁,决心以实际行动感化她、唤醒她。就这样,陈涛隔三岔五都会去冯久家,促膝谈心,拉扯家常,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制定落实帮扶措施,还帮助她打扫庭院、清理垃圾……冯久的态度终于慢慢有了转变,家里的生活也有了起色。

“看着别人家都干干净净,大家伙儿都铆足了劲儿想法增收脱贫,很多贫困户还因此受到村里的表彰和奖励,她心里也很眼气。”扶贫先扶志。陈涛说,当时,为了破解部分贫困群众像冯久这样有着“等靠要”思想的脱贫瓶颈难题,有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县里创新开展了以“一设两评四榜”(设立“初心屋”,开展进步贫困户和环境卫生先进户评选,设立贫困户进步退步和农户环境卫生先进落后红黑榜)为载体的扶贫扶志活动,不少贫困户由于踏实肯干评上先进后,在“初心屋”领了奖品,佩戴大红花,登上了光荣榜,干劲儿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好,这对冯久一家触动很大。

陈涛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一次又一次的鼓劲儿,还不遗余力的帮助她家落实了教育补助、慢性病补贴、公益岗位、到户增收、股份帮扶、益农合作社、短期技能培训、电视户户通等扶贫政策,将冯久脱贫的精气神逐渐唤醒,她开始主动打扫庭院。

特别是年年底,曾经的“垃圾场家庭”一下子被评为环境卫生先进户,“初心屋”的免费奖品和鲜红的卫生流动红旗彻底激活了她的脱贫活力。“实际上她家缺的不是钱,而是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儿。”

脱贫志气立起:“懒婆娘”变成了“好媳妇”,“二流子懒汉”变成了“勤快人”

在陈涛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冯久夫妇脱贫的志气立起来了,致富的劲头儿也鼓了起来。他们不仅把自家的十多亩责任田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另外流转了9亩耕地,走起粮经作物协调发展的路子;两口子也注意讲卫生了,院里屋里拾掇得干净利落,环卫保洁岗也干得有声有色;光棍叔叔侍奉好了,还主动把无人赡养的三爷接到家里照顾;儿子的学习成绩也从班里倒数逐渐升到八九十分;两年来的麦收季节,他俩还帮助附近的合作社收运秸秆打工赚钱;今年,光花生就种了12亩……

“懒婆娘”变成了“好媳妇”,“二流子懒汉”变成了“勤快人”,冯久家的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成了村里评选出的脱贫模范。去年年底,经过认真算账,她家收入超过了4万,人均收入多块,已经顺利实现脱贫。捧着《脱贫光荣证》,小两口高兴的合不拢嘴。“家里的账也还清了,俺在乡亲们面前也抬起头了。”冯久夫妇心里充满感恩,他们把与陈涛的合影挂在墙上,还非要请陈涛吃饭表示感谢。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申鸿皓通讯员刘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