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南阳英雄牺牲于广西柳州,从此跟家乡断了音信;69年后的清明节,英烈后人辗转余公里,送上亲人的第一次祭扫——

南阳日报记者贾林伟文/图

4月3日,农历二月廿二,清明节前一日,大江南北沉浸在全民感恩、寄托哀思中。

下午4时16分,在广西柳州烈士陵园,李国军祭奠过后,和在社旗下洼家里的大姐视频通话。“这就是爷爷的墓碑——”顿时,他喉头抖动起来,大颗大颗的汗水混着泪水摔碎在墓碑前的地上。电话那头,姐姐也悲喜交加。

赭色墓碑上,金色五角星下,赫然刻着“李金斗烈士”。

这是一次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祭奠,这是跨越万水千山的纪念。4月2日,李国军凌晨坐汽车出发,再乘高铁倒了3次车,辗转余公里,经过15个小时,夜色中抵达柳州。

这是烈士李金斗牺牲69年后来自家乡的第一次祭扫。柳州人说,英雄,从未离开!南阳家乡人说,亲人,从未忘怀!

霸王山·羊角山·西山

李金斗:英雄,柳州人民从未忘记

年,百姓命运跌宕于时代洪流之中。

那一年,李金斗入了伍。哥哥当家,弟弟哑巴,排行老二的李金斗含泪离开家乡,离开家乡的霸王山。那时,妻子刚产下一子。

李家住在社旗、方城两县交界处霸王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

半个多世纪,家人一直没弄清李金斗的部队番号。但碑刻的番号很清晰,“四六〇团二营五连”,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师第团。

“英雄医院的。”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科科长蒙杏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李金斗所在部队南下广西,主要参加位于柳州南方的钦州剿匪战役,没有在柳州战斗的记录。这一点,记者在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宣传科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据蒙杏忠介绍,年,李金斗牺牲后被葬在大龙潭羊角山公墓,部队为他立了墓碑。年,柳州市将公墓迁移至西山,也就是如今的烈士陵园所在地,位于柳江右岸,群山环绕。

这里安葬着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烈士位。李金斗烈士被安放在第二排32号,被杜鹃花簇拥着。英雄血染杜鹃红,此花被誉为“英雄之花”。

离开家乡的霸王山,从北一直转战到南,长眠于柳州大地。过去69年里,柳州人民一直把他当亲人、恩人来祭奠。“家人没来时,我们年年祭扫。”柳州市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斌杰介绍,英雄为国为民,我们永远怀念他们,感念他们!

陌陂河·白河·柳江

李国军:祭奠,怀揣家乡一抔土

任岁月流转,亲情永不断。

年,随着柳州在全国范围寻找烈士亲属,社旗县委宣传部和下洼镇积极联络,顺利地找到了李金斗的亲属。

李金斗墓碑上书写的老家是“河南省方城县九殿乡蚂蚁村”,其实是当下的社旗县下洼镇山口村马义组。“九殿乡”,实际上是原方城县酒店乡,年从方城县划归新建的社旗县,现属下洼镇。

原打算年清明的祭扫,被汹涌的新冠疫情一推再推。

73年一瞬间,烈士李金斗的儿子李广玉,如今已逾古稀。去年4月,李广玉因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只好把“去柳州祭奠”的重任交给了儿子李国军。

出发的日子定在4月2日。前一天午饭时分,李国军大姐李国勤带着子侄们登上霸王山,装了一包黄土,用瓶子装了一瓶泉水,那眼清泉是陌陂河的源头。她说:“让爷爷‘闻一下’家乡的泥土气息,让他在九泉之下能感受到我们晚辈的一点心意。”

2日凌晨5时30分,下洼镇高速入口处,镇民政所所长郭荣华跟李国军等人准时集合,7时左右进入南阳东站候车厅。8时38分,祭扫团登上开往汉口的高铁,12时19分换乘动车至武汉站,13时29分乘坐高铁奔赴柳州,19时37分到站。步入住处,已是20时30分。

一路上,李国军几乎没说话,一直眺望窗外,只在武汉站吃了一盒桶面。

光阴流逝,带走了太多的人与事。过去的42年里,父亲从未在李国军面前提起过“这个英雄爷爷”。这两天,李国军得知,其实父亲打小也不知道“这个爹”。奶奶改嫁方城后,父亲跟着三爷,带着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艰难度日。

去年至今,李广玉老两口双双患重病。幸好,社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下洼镇政府为他们落实了烈属待遇,并办理了农村低保。

4月3日,李国军与柳州市军人退役事务局约定下午两点半去祭扫。走近爷爷墓碑时,他遇到柳州市文笔小学三年级女生韦雨菲拿着一束菊花向李金斗烈士默哀。

送走小女孩,李国军蹲下身子,倒出家乡带来的泉水,用粗粝的大手把爷爷墓碑擦了又擦,接着排好一束沉香、两根红烛、三个供香馍,奠酒、鞠躬、撒土。在河南、广西两地媒体记者前,李国军强忍着泪水,额头三道皱纹里沁满汗珠,两鬓粗筋暴起。

等记者散去,李国军放松了许多,点了两根烟,一根放在墓前,另一根噙在自己嘴里,大口大口吸了起来,不时低头呢喃着什么……脊背上,汗水已将他的羊毛衫湿透了一遍又一遍。

儿子·孙子·重孙子

李政:传承,保家卫国要当兵

一步几回头,李国军最后一次转身对爷爷说的是:“明年,我还来,带着家人来!”

返程途中,电话那头,李广玉哀叹着“难得去(柳州)一趟”,让儿子李国军打听一下“能不能把坟迁回老家”。等到否定答复,李广玉连连说“那就算啦”。

李广玉年轻时是木匠。靠着这个手艺,他12岁起“自己养活弟弟妹妹”,成家后“养活3个闺女和一个儿子”。

李国军跟着父亲也学过木匠。凭着木匠的手艺,李国军最终在平顶山定居下来,收点旧家具,然后修修补补再卖出去赚差价。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把两个儿子都带到平顶山读书。

与英雄爷爷相比,李国军总觉得自己活得太平淡:中学毕业,外出打工,老婆孩子热炕头。作为英烈后人,他把爷爷比作自己人生的镜子,“活着总要给后人留下点啥,不能辱没了先人”。

李国军大儿子李政,今年19岁,在郑州上技校,学机电专业。从去年听说曾祖父是战斗英雄,李政便萌生了去当兵的念头,得到了李国军的“双手赞成”,“好汉子理当保家卫国,驰骋沙场”。

缅怀英烈,崇尚英雄。说起此次千里去祭扫,社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泊表示,这是当下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将用本土英雄教育身边人,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青山不老,英雄永在。对于英烈李金斗,下洼镇党委书记杨晗说,他们倍感光荣,更要倍加珍惜。

年,部队在羊角山公墓为李金斗立碑。年,部队在羊角山公墓为李金斗立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57.html